首页 综合 > 正文

深圳,攀“峰”|天天精选

2023-06-25 11:17:55 来源:南方Plus

进入栏目:深圳经济新故事

5月31日,备受关注的2023年度“新基石研究员项目”申报结束。这是一项新型基础研究资助项目,有科研者用“梦想成真”来形容它——有一批杰出科学家获得支持后将潜心基础研究、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……

谁来出钱?腾讯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2022年深圳科创十件大事,腾讯新基石正是其中之一。去年8月,中国首个资助基础研究、纯公益性的腾讯新基石基金会落户深圳,计划在未来10年投入100亿元支持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,为社会力量支持基础研究提供了深圳范例。

这仅是深圳科研攀“峰”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深圳持续努力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,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,提高部分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,激发更多创新主体投入基础研究。

1986年,美国经济学家保罗·罗默(Paul.Romer)提出“内生经济增长理论”,认为可将技术进步视为经济的内生变量和知识积累的结果,而知识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。

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认识经济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方式,即技术知识能够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,那么如何创新技术知识,就成为培育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。

从小渔村到科技之都,深圳经济腾飞的背后,离不开创新技术知识。

基础研究是创新技术知识的源头活水。为点燃内生创新力,深圳打出一系列“组合拳”:2019年以来,深圳相继出台《深圳市关于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实施办法》,出台实施基础研究“深研”规划,明确重点发展的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8大未来产业,重点推进12大领域基础研究;2020年至2022年,深圳市财政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费用达150亿元。

基础研究由0到1的突破,让科研“种子” 转化为产业“果实”。

2023年5月24日,在德国汉堡举行的全球高性能计算领域盛会ISC23上,衡量系统数据吞吐能力的新一期IO500排行榜揭晓,由深圳鹏城实验室牵头研制的人工智能大型科技基础设施“鹏城云脑Ⅱ”连续六次蝉联该榜单冠军,再一次大幅度刷新了性能记录。

鹏城云脑Ⅱ不仅将向深圳卫生健康、公安交警、公共交通等重大市政项目提供服务,更凸显其价值的是,将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、大规模挑战性科学计算等关键领域,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助力。

作为“科技之城”,高新技术产业是深圳的城市硬核。

近年来,深圳依托电子信息产业优势,结合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技研究特色和区域需求,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等前沿技术创新领域。

以南方科技大学为代表的一批新型研究型高校,逐渐成为该领域基础研究的主力军。3月以来,南科大的科研成果迎来集中式“爆发”。仅在一个月里该校就有6项新突破,分别被《自然》《科学》等国际顶尖期刊选用发表。

新成果发表于《自然》期刊的南科大俞大鹏院士课题组,用了整整4年时间去攻关量子科技难题,实现量子纠错新突破。俞大鹏院士表示:“深圳作为全球信息产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,在量子科技领域大有可为。”

“游历中国,如果你想要探索未来,就一定得去深圳。”这是一家俄罗斯媒体在专题纪录片中对深圳的评价。

这座城市活跃着数以万计的科技公司,对创新研发充满热情,并借助先进的制造技术,将无数个想法变为现实。

“在深圳,你可以在一周之内就拿到一个新的科技产品,然而同一时间其他国家的研发人员可能还在画图纸的阶段。”爱尔兰一家风投公司创始人威廉·鲍·比恩如此形容。

企业对研发的加码,是深圳“攀峰”的又一写照。

面对严峻的外部环境和非市场因素压力,加大研发投入,成为华为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关键。

数据显示,近十年来,华为已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9773亿元。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强调,“只有确保和增强研发投入,才能不断创新。通过架构重构、系统工程、优化设计等提升产品竞争力。”

3月31日,华为公司2022年年报发布会在深圳举办。华为2022年年度报告显示,2022年,华为研发费用支出为人民币约1615亿元,占全年收入的25.1%。

再把视线转向另一家科技公司——近年来,腾讯对自主研发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始终保持高位。今年一季度,腾讯研发开支152亿元,处于历史高位水平。2018年以来,腾讯研发投入已经累计超2200亿元。

截至2022年年底,腾讯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专利申请公开总数超过6.2万件,专利授权数量超过3万件。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数据显示,2021年腾讯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列全国民营企业第二。

腾讯还在大力建设人工智能和云基础设施,已在芯片、操作系统、数据库等核心软硬件领域进行了大规模自研实践,自研算力底座已经初具规模。

5月,在深圳光明科学城论坛上,国际科技信息中心与知名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共同发布了《国内城市科创人才对比分析——暨深圳市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报告》,分析全国GDP排名领先的六大城市(上海、北京、深圳、重庆、广州、苏州)五年期间的科研表现。

报告显示,深圳科创人才在学术产出效率、学术产出增速和产学合作等多个方面,在六城中位居第一;人员体量的增速在六城中占据领先,从2018年的1.83万增长至2022年的5.45万,科研人员的学术产出有6.3%在全球前1%高影响力期刊上发表,在各城市中位居第一。

总体而言,深圳以科研人员数量保持增速第一的同时,以排名第五的科研人员数量,实现了排名第四的学术产出。

据爱思唯尔中国区研究分析部主管周鹰鹰介绍,“深圳顶尖科研人才的引领作用明显,高被引上榜学者增长迅速,且学术产出具有更高的引文影响力。”

尽管在科研人员规模上尚未形成庞大体量,但深圳正在迎头赶上。细看南科大科研成果集中式“爆发”的团队,不难发现重在培养“后起之秀”。除了顶尖科研人才的带动引领,还有多位硕士、博士作为主要成员。年轻一代力量不断参与“攀峰”,成为深圳杰出人才培养的生动注脚。

业内专家表示,深圳在建设高端科创人才生态方面,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,在建设人才支撑体系、完善创新创业生态、打造包容的社会氛围方面都可圈可点。展望未来,深圳需要未雨绸缪,在高端人才生态方面做更多的工作,以应对全球产业链的巨大变化。

从鹏城实验室、光明科学城、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重大平台高标准推进,到南科大、深大等一流大学的年轻力量为基础研究注入新动力,再到数以万计的科技公司将想法变为现实,创造更多“从0到1”的原创性成果……深圳攀“峰”,一直在路上。

【策划】杨磊 崔璨

【撰文】徐怀

【作者】

【来源】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+客户端

标签: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时代体育网版权所有   备案号:   联系邮箱: 514 676 113@qq.com